教学反思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 首页 > 资源中心 > 教学反思 > 教学反思
语文《《老王》反思——中国文人的清高与自省》 初一王莉
发布时间:2020-05-13     作者:     访问量:1664次   分享到:

再读《老王——略说中国文人的清高与自省

陕西师范大学杨凌实验中学   王莉

 

     《老王》是现代文学史上著名作家、翻译家杨绛女士所写的一篇散文。每次提起这篇散文,我都感觉到像有一些东西堵在喉头,不吐不快。

细读杨绛先生此文,我们看到了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穷苦、孤独的三轮车夫老王。他一生未婚没有子女,仅有一个哥哥也死了,两个侄儿与他几乎没有来往。他身无所长又患有眼疾,生活过得很是艰难。因为脑袋慢,又不太合群,所以只能单干,后来政策规定三轮车只能运送货物,老王几乎没有生意,生活都成了问题。幸亏一两个熟识的人偶尔找他代运上一两次东西,老王才勉强得以度日。

这样的老王虽然物质生活困窘,但他却始终以善良之心来对待生活,对待他人。

文化大革命中,当大批知识分子被批判、打倒,被冠以牛鬼蛇神等等不堪的称号而予以百般凌辱时,老王却能给予这些知识分子以善意的理解与尊重。他主动送钱先生去医院,却一再拒绝收钱。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这句话看似平淡,里面却蕴含着无限的意味。钱先生是大学问家,是值得我尊敬的人。他生病了,我送他去医院,这是我唯一能做的,所以,我送他去医院不能要钱。

你看,这是一颗多么纯洁的灵魂。他在用他独有的方式照顾落魄的知识分子;他也在用他善良而素朴的意识表达着对知识的的尊重与敬仰……这样的灵魂看似普通,但却善良、真诚、光彩夺目。这样的灵魂让我们在那样的时代里,还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理解、信任与尊重,还能感受到人之为人的良知和底线,还能在荒唐愚昧的社会运动中触摸到人性的温度,以至于对当时的社会不会太过沮丧和绝望。

自然,作为被下放劳改受到屈辱的知识分子杨绛一家,面对老王的最真纯的信任、理解、尊重,杨绛也发自内心地感动着,欣慰着,同时也愧疚着……之所以愧疚是因为在这之前,基于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天生的优越感,他们会不知不觉中疏远下层人民,不经意间摆出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

这样的姿态虽不明显,但却实实在在存在,当然这样的姿态不光是对着生活在下层社会的老王们展露出来,而对生活在社会上层的达官贵胄们也同样如此,这就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清高

有一句古语叫道不同不相为谋说的也是这个道理。经常我们会听到那些以追名逐利为目的的上位者轻蔑地骂出那些臭知识分子!时,我们会心中一震。感觉这种骂声在骂者是一种嘲讽与蔑视,在听者却是一种肯定与赞赏。这样的骂声却让每一个旁观阶层感受到了中国文人的清高与自尊。但我们知道他们不仅有着独善其身的清高与自尊,还始终怀揣自着达则兼济天下的宏愿。他们时刻渴望着能凭借自己的一腔才情为君主分忧解难,为百姓谋求幸福。

他们不愿被污浊的现实所沾染,也不愿被社会上的世俗眼光所轻贱,他们渴望能得到自下而上的尊重,他们更渴望在时代的风浪中遇见伯乐,有所建树。他们是一群孤独而富有热情的开拓者,在开拓的路上,如果他们真切感受到身边人的热诚尊重时,他们会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虽然他们这种感知与回馈来得慢一些,但请相信,它一定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