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天地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 首页 > 教学教研 > 教师天地 > 教师天地
心香一瓣 只为花开 || 读《传习录》有感
发布时间:2021-04-10     作者:     访问量:1816次   分享到:




微信图片_20210409182722.jpg

学生工作中心 冯铸康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是初中时我初读《传习录》铭记的四句话,亦是此书中的精华,其大意是人的善恶观念和行为是逐步发展成熟的。为幼时不懂世事,初读之时只是死记硬背,无感无想。此时年二十有五,再读才有所感悟。

“知行合一”这四个字,是阳明心学中的精髓。用三百多年后的马克思主义来解释,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韩寒的电影《后会无期》里有这样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我明白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其根本缘由就是即便懂再多的道理,没有“实践”二字也是空谈罢了。

微信图片_20210409182727.jpg

近日再读王阳明的《传习录》,对于其中所阐述思想有了更深的感悟,其核心就是:心之本体者,性也,性即理也。所以,心即理。这是理解王阳明心学思想的关键所在。

一、理得即心安?

《传习录》的精髓在于将心和理合二为一了,心即理也,心和理是一体的,不可分开的,理就在人的心中,不必向外去探求,即所谓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但是,这个理到底是什么呢?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且非常大,不好概括。我以为这个理不是别的,而是合理,合理就是理。

鲁迅先生也曾讲过“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中国人最倡导的就是合理,我们总是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给人的感觉好像是很没有原则。但其实我们讲究的是合理,做合理的事,说合理的话,而这个理则需要自己去把握和体会,却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和尺度。

我们一直讲的是心安理得,就是只有合理才能理得,理得才能心安。自己在心里觉得合理,在逻辑上讲的通,自然就能心安,得到一种心理上的平静和安慰。试想,如果有件事你一直想不通,你心里能安宁吗?肯定是心里不踏实以至于辗转反侧,痛苦不堪。一旦你恍然大悟了,把这件事的前后捋顺了,想通了,能够说服自己了,自然如释重负,如获新生,从心理上获得一种安慰。这就叫,理得才能心安,只有合理的东西才能让自己心安,不合理的东西你不会心安。、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践行之路,从无坦途。但是,如果说只要在心里觉得合理,就会得到心安,人生从此再也没有烦恼,那也未免有点自欺欺人了,这与王阳明的本意相悖,王阳明说一定不要欺天罔人,不能自欺也不能欺人。王阳明的弟子也发出这样的疑问:诚使昏暗之士深居端坐,不闻教告,遂能至于知致而德明乎?为了解决这个疑问,王阳明又提出了“知行合一”这个命题以救其弊。  


他认为,知行本是一体,不可截然分开,知即是行,行即是知。有是知即有是行,知是行之体,行是知之用。王阳明认为光有知是不够的,知而不行非真知。如果你自己在内心觉得合理,逻辑上说得通,这不代表就一定真的合理,很可能到实际中又变得不合理了。所以才要知行合一,把自己内心觉得合理的东西用外界事物来验证,用行动和实践来证明你的理论是合理的,这也就是实际合理。所以,光有逻辑合理是不够的,还要实际合理,或者事实合理,经过事实验证的合理才叫真的合理。这就是王阳明知行合一的本意。所以,王阳明回答弟子这个疑问的时候,说“昏暗之士,果能随事随物精察此心之天理,以致其本然之良知,则虽愚必明,虽柔必强。”王阳明说的很明确,要随事随物精察此心之天理,就是说要在事上磨练。在心静的时候方便反思,通过省察克治的功夫来悟道,但这是不够的,更要在事上磨练,要使没事和有事的时候心境是一样的,要在具体事情上来体会平时所思所想是否合理,知道就去做,做了才真知道,这就是知行合一的功夫。   

王阳明年轻时很迷恋仙释二教,也就是道教和佛教,但他后来很反对仙释之说。因为他觉得佛道都是只在静上下功夫,却没有去事上磨练,最后都是虚空顽静,不切实际,与圣人之道不合,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真正好的一生,总是需要我们去行动,去做无数件别人不屑尝试的小事,拒绝那些试图迷惑你不需匍匐的虚假繁荣。

三、坚持“知行合一”必定成就信念

我十分热爱健身,于我而言这是一种信念,我几乎每天都会为此付诸实践。我关注的健身大咖们也都是从毫无训练痕迹到终有一天众人皆知。你若问我每天去锻炼都是快乐的吗,答案必是否定的。健身跟学习一样,有勤勉发奋的自觉,也会有偷懒逃避的念想,要做的就是“知行合一”。在无人问津的岁月中,在不懈努力的坚持下,在厌恶抗拒的情绪动摇你的意志之时,咬咬牙,坚定不移的走下去,迷茫彷徨总有时,但如何去克服迷茫才是你真正要做的。

我们经常会读一些名人传记,会对名人有发自内心的崇拜,他们无论遇到挫折还是迷茫,都会微笑着面对生活,他们的脸上总是洋溢着阳光灿烂的笑容,因为他们永远不缺乏信念,必将实现梦想。生活总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会经历迷茫,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直迷茫彷徨。王阳明迷茫过吗,龙场悟道数十载终成为明代唯一“圣贤”,张居正迷茫过吗,三十岁辞掉官职归隐,最终成为明代第一权臣。我们崇拜他们,是因为他们面对挫折,能够做到不断超越突破迷茫,正是他们用默默无闻的耕耘完成了别人认为无法完成的工作,才使他们成为了人们心目当中的偶像。

所以,通过解读《传习录》,让我知晓:面对迷茫,不要慌乱,它不会因为你的慌乱,就放弃对你纯洁思想的侵蚀。更不要以伤感的眼光来看待迷茫,因为迷茫是一杯茶,聪明的做法就是勇敢的面对,并且乐观的去品尝。勤勉努力也许不一定会成功,但我们要始终保持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因此,迷茫过后,务必奋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