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行为习惯是他们成长道路上的重要一环,也是他们将来胜利的基石。家庭和学校是培育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两个关键环境,家校共同育人才能最大程度地影响孩子的行为养成。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就是养成良好习惯”。好习惯将影响人的一生,它是促进人走向成功的阶梯,从一定意义上说,培养良好习惯,是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在学校我们坚持以学校为大背景,以老师为引领,以同学为互助做到一下几点:
(1)正确引导,对症下药 在我们平时教学中,通过细心的观察、认真的调查,具体分析、明白学生目前究竟有哪些不良习惯。心中有底,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同时,我们还必须明白,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需要事先让学生认识到不良习惯的害处,改正不良习惯的迫切性以及养成良好习惯对其人生的意义。可以列举中外伟人得益于良好习惯而名垂青史的例子和同学中受益于良好习惯的先进事例,激发学生强烈的上进心,从而赢得教育对象积极主动的配合,这是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前提。 (2)循序渐进,反复磨炼 诸多的良好习惯条条重要,但是具体的养成不可能一躇而就,凡事“欲速则不达”,必须有一个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充分估计培养良好习惯的复杂性、艰巨性,重视逐步培养良好习惯的操作过程,针对学生实际制定阶段目标和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切不可操之过急。良好习惯的养成,一是要让学生得其道,二是要学生平时反复磨练。如果没有长期的磨练,不良的习惯难以改掉,良好的习惯也不能达到彻底的自觉的境界。一定要督促学生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在不断的磨炼中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 (3)严加要求,多加鼓励 改变不良习惯与建立新的良好习惯是一个相当艰巨的斗争过程,良好习惯养成只有在严格的要求下才能完成。这种严格的要求应该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觉地与不良习惯作斗争,自觉地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养成自己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是教师跟学生商定确保养成过程正常进行的若干制度,然后付诸实施,确保每一位同学的习惯养成在严格的自律与他律的监控约束下进行。同时,我们必须牢记:“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充满朝气和未脱稚气的青少年,一味地指责不免影响他们的热情。学生在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他们的付出、他们的努力需要得到老师及时的承认,需要老师不断的鼓励。 (4)加强检查,强化评比。 我们以学校为背景成立了教师检查、评比小组,又成立了由优秀学生组成的纪律、卫生督查小组,每天由值班教师和学生分别带队,分别对学生日常行为、纪律、卫生、出操等情况进行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做好记录,并及时反馈给班主任。 在家里,建立乐观的家庭氛围至关重要。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温床,家长应当树立榜样,呈现良好的行为模范。父母要以身作则,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守时、诚恳和敬重他人。这样的行为将激励孩子去仿照和学习。家庭应当营造乐观的沟通环境,鼓舞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倾听他们的需求,并与他们共同制定家庭规章和价值观。 家校共育是培育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家长和老师之间应当建立紧密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制定明确的行为规范,并定期进行评估和反馈。家庭和学校可以共同举办一些家长会议和活动,供应培训课程和资源,关心家长和老师更好地了解儿童行为心理学和行为培育的最佳实践。
文章来源:家校共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