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雨”、余光中的“愁”、李清照的“思念”,无不是以汉字为载体呈现在世人的面前。魅力汉字,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已有六千年的历史,是全球使用时间最长并且没有出现断层的文字,已经成为记录时代发展,凝聚人民共识的独特文化符号。
10月28日下午,我校特邀文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党怀兴在行政楼报告厅为全校师生进行了一场《传承汉字文明 坚定文化自信》的专题讲座。这是我校为打造书香型校园,构建学习型学校,提升师生文化品位所举办的“以经典为伴 与大师同行”工程系列讲座第四期报告会。活动由教学副校长赵筱丽主持。
报告厅内座无虚席,党教授紧扣“传承汉字文明坚定文化自信”的主题,从汉字的特点、汉字——中国文化的脊梁、汉字与诗的诵读与吟唱、汉字的影响、当前汉字文明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五个方面,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语言,溯古论今,阐释了汉字作为传承与弘扬中华文化载体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他指出,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活化石,传承和记录着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一字一词一曲,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对于增加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影响久远。因此,重视汉字文化学习,深入阐发其文化精髓,理清其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传播正能量,是大家共同的责任.
党教授还提出诵读与吟唱的重要性,他指出,诵读吟唱古诗文要考虑汉字古今语音的变化,才能体味诗文抑扬顿挫之妙、音韵重叠之美。他不但用接地气的合阳方言吟诵“远看黄河白片片……”拉进了台上台下的距离,让现场充满了欢声笑语,而且还以霍松林先生陕甘吟唱调吟唱了唐朝诗人杜牧的《山行》,给师生们带来了一场 “清声妙色视听安”的传统文化盛宴。党教授语重心长的勉励中学生坚持熟读古诗词,挖掘潜能,重视汉字学习,爱我们的文字,爱我们的文化,爱我们的国家。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劲崛起,联合国把汉字确定为六种国际通用文字之一,汉字在国际交往中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党教授希望中学生从汉字入手,持之以恒,自觉传承汉字文明,阅读中华经典,坚定文化自信,把祖先创造的汉字文明发扬光大,让世界更多的人认识汉字,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人民认识中国,为建立一个和平友好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自己的贡献。
讲者声情并茂,听者聚精会神,可谓饕餮盛宴。此次讲座在我校所有班级实时直播。全体师生在党教授的指引下,静静地徜徉于文字之间,领略这片纯净深邃的奇妙天地,感受着汉字博大精深的魅力。在日渐被电脑、手机“入侵”的网络时代,这场讲座,犹如一股清流,浸润着每个人的心田。我们应更好地使用汉字,用“一笔一划”传承中华文明,续写人间最美的词话,书写教育为民的华章。
以经典为伴,与大师同行,怡情养性,提升品位。下午的讲座,加深了我校学子对汉字的认知和理解,进一步坚定了文化自信。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汉字是文化自信的伟大基石。让世界更多的人认识汉字,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有利于世界人民认识中国。传承汉字文明,坚定文化自信,作为青年一代,我们使命在肩。我校将秉承西部红烛精神,服务于基础教育,不断开展“以经典为伴 与大师同行”工程系列讲座,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出应有的光和热。